擎起科技创新大旗 构建国际合作平台——全球热带农业创新大会综述
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主办的全球热带农业创新大会在海南三亚举办,全球29个国家政府部门、科教机构和企业以及13个国际组织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会议。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热科院70年来始终坚持立足中国热区、面向世界热区,不断加强全球热带农业科技大融合,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农业科技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热科院院长黄三文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积极创设国际热带农业研究合作组织,联合全球热带农业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热带农业的生产水平,支撑解决热带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助力全球减贫,为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科技支撑。
共建全球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热带农业科技是中国具有深厚研究基础的优势领域。本次大会围绕科技创新驱动世界热带农业发展、热带农业资源环境与作物高效生产体系、热带农业价值链提升与智慧农业等展开交流,旨在加强热带农业科技交流,促进科技与产业结合,助力全球减饥减贫。
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中国热科院牵头发起成立了“国际热带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热科院国际合作处处长刘奎介绍,该联盟的成立,有利于汇聚全球热带农业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构建热带农业科技发展网络,深化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热区粮食安全挑战和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环境和发展问题,共同促进热带农业可持续发展。
大会期间,中国热科院发布“一平台+五行动”合作倡议,提出共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扩大合作范围与领域,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创新务实合作机制,构建赋能的合作创新生态。
按照倡议,本次大会将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实施五项科技行动:一是热带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重点是增强热带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韧性,有效减少高温干旱等气候灾害的损失。二是主要热带农产品产量倍增行动。促进主要热带农作物和牲畜产量提升,让热区人民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三是热带农产品产业链建设和增值行动。大力推动农业企业参与和金融投入,促进热带农业产业升级和效益提升。四是热带农业人才培训行动。推动各方力量协同育才,提升热带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加强实用技术示范和培训,提升小农户和农产品加工者技术能力和水平。五是热带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行动。推动农业生物资源普查和抢救收集,加强热带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
据悉,中国热科院希望通过实施大会倡议,进一步扩大全球热带农业科技合作和伙伴关系,推动热带农业创新达到新的高度,为热区粮食与营养安全、可持续发展开拓新局面。
构建全球优秀热带农业科技成果合作推介机制
大会期间,中国热科院与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西印度群岛大学、科特迪瓦共和国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刚果(金)国家农学研究所、刚果(布)农牧渔业部、所罗门群岛农业和畜牧业部、江苏省农科院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在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物和热带水果及其他热带作物的病虫害防控、环境保护和有机废物管理、作物综合管理、采后加工、机械化和价值链提升、研究和教育领域、农产品加工、人力资源开发、农业食品质量安全、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现代热带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等领域开展合作,拓展合作领域,促进双多边合作与交流,提升热区整体农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扩大热带农业国际影响力。
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署长拿督巴威斯分享了马中两国在热带农业领域合作的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农业机械化、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他提出未来应在联合科研、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及构建国际合作平台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以推动热带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阿拉伯农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易卜拉欣·杜海利认为,中阿双方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尤其是在节水灌溉技术和盐碱土壤适应性作物的研发上,这将有助于提升阿拉伯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
中国热科院副院长李积华表示,国际热带农业科技成果合作推介的深入开展,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全球热带农业科技领域的强大科技引领力,初步形成了全球热带农业科技协同合作架构,为科技服务大国外交增添厚重基石。
大会还首次向全球推介发布了来自中国、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尼日利亚、厄瓜多尔等国家和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的11项优秀科技成果,主要包括香蕉新品种选育、橡胶树速生高产新型种苗育苗技术研发、橡胶树疾病诊断系统构建、电动割胶刀及配套割胶技术研发、油棕新品种选育、“五位一体”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构建等。
共植椰枣林见证中阿友谊黄金40年
大会期间,阿联酋向中国捐赠第二批2.35万株椰枣树苗,椰枣树苗种植活动在位于海南文昌的中国热科院椰子所国家热带棕榈种质资源圃举行。
据了解,2019年7月,中阿椰枣合作达成共识,阿联酋向中国捐赠10万株椰枣树苗,发展壮大中国椰枣产业。2021年,第一批约1500株椰枣树苗运抵海南文昌,种植在中国热科院椰子研究所,目前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2.87%,部分树苗已经开花结果。
12月7日,中阿两国代表在中国热科院椰子所国家热带棕榈种质资源圃(椰枣隔离检疫圃)开展第二批椰枣树苗种植活动。 陈开魁 摄
中国热科院椰子研究所所长、椰枣研究中心主任胡伟表示,该所将以第二批椰枣苗的成功接收为契机,在海南、云南、福建等地进一步推进椰枣多点试种,探索不同区域的适应性。该中心将围绕种质资源评价、生物育种、栽培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控等关键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全球椰枣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年是中国与阿联酋建交40周年,在此节点,阿联酋向我国捐赠第二批椰枣树苗,这是两国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彰显了双方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科技合作和深化长达数十年的伙伴关系方面的共同承诺。
椰枣树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象征着中阿两国友谊结出累累硕果。据悉,双方将以椰枣产业科技合作为典型案例,在共建“一带一路”新十年,不断推进中阿农业合作走深走实,为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作出新贡献。
中国热科院党组书记崔鹏伟表示,热带农业在全球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欢迎来自全球的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共聚海南,共享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最新成果,共商应对挑战的举措和未来热带农业发展方向,持续扎实推进热带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合作,为世界热带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方案。